Turnpike性质的研究源自于经济学领域. 简单来说, turnpike性质就是我们可以根据系统所研究的最优控制问题来设置相应的参考系统及控制问题, 进而得到最优解的近似描述. 近些年来, 许多学者研究了连续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的turnpike性质. 例如, Porretta和Zuazua在[1]中针对线性系统提出在能控和能观的假设条件下, 最优解在足够大的时间范围内保持指数接近于参考控制问题的最优解, 并把这种定量行为称作指数turnpike性质. 此外, 在[2]中, 作者提出在适当的能控性条件和其他的假设下, 可以建立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有限维最优控制问题的局部指数turnpike性质. 在[3]中, 作者指出[1]和[2]中的参考问题需要满足一些稳定性条件, 为此作者放宽约束条件, 提出了松弛最优控制问题并证明了松弛最优控制问题的积分turnpike性质与均方turnpike性质.
脉冲控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方式. 在许多情况下, 脉冲控制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无法承受连续控制输入的系统, 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参考[4]–[6]). 关于脉冲控制系统的一些常用理论可参考[7]–[12]. 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 针对一类常微分方程周期脉冲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问题作为参考, 并利用两个问题的最大值原理得到了最优控制问题的均方turnpike性质以及最优控制的近似估计.
在本文中, 我们用$ \mathbb{N}^+ $表示全体正整数的集合; $ \mathbb{N} $表示全体自然数的集合; $ M^\top $表示矩阵$ M $的转置; $ \sigma(M) $表示矩阵$ M $的全体特征值的集合. 给定$ T_0>0 $, $ 0<\tau<T_0 $, 设$ A\in\mathbb{R}^{n\times n} $, $ B\in \mathbb{R}^{n\times m} $ (其中$ n $, $ m\in\mathbb{N}^+ $). 本文考虑以$ T_0 $为周期的常微分方程脉冲控制系统:
在该系统中, $ y_0\in\mathbb{R}^n $是系统的初始状态, $ u=(u_k)_{k\in\mathbb{N}}\in l^2(\mathbb{N};\mathbb{R}^m) $为系统的控制, 控制以脉冲的形式在时刻$ \tau+kT_0\;(k\in\mathbb{N}) $加入到系统中. 在这里以及本文中, 我们用$ y^-(t) $表示函数$ y(\cdot) $在$ t $时刻的左极限, 将系统(1.1)的解记为$ y(\cdot;u) $.
首先, 我们介绍本文要考虑的长时间最优控制问题. 设$ z\in\mathbb{R}^n $. 任给$ T>T_0 $, 记
对于任意的$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 我们将方程(1.1)限制在$ [0, T] $上的解仍记为$ y(\cdot;u) $. 设目标泛函$ J^T(\cdot):l^2(\Lambda_T;\mathbb{R}^m)\to\mathbb{R} $按照如下方式定义:
长时间最优控制问题$ (P_T) $: 寻找最优控制$ u^T\in l^2(\Lambda_T;\mathbb{R}^m) $, 使得$ J^T(u^T)=\inf_{u\in l^2(\Lambda_T;\mathbb{R}^m)}J^T(u). $相应地, 我们称$ y(\cdot;u^T) $是问题$ (P_T) $的最优状态, 简记为$ y^T(\cdot) $.
其次, 我们介绍$ [0, T_0] $上的周期最优控制问题. 考虑系统:
其中$ u\in\mathbb{R}^m $是系统的控制. 在本文中, 我们假设系统(1.2)总有唯一的解, 记为$ x(\cdot;u) $(见注1.2). 设目标泛函$ J^0(\cdot):\mathbb{R}^m\to\mathbb{R} $按照如下方式定义:
周期最优控制问题$ (P_0) $: 寻找最优控制$ u^0\in\mathbb{R}^m $使得$ J^0(u^0)=\inf_{u\in\mathbb{R}^m}J^0(u). $相应地, 我们称$ x(\cdot;u^0) $是问题$ (P_0) $的最优状态, 简记为$ x^0(\cdot) $.
我们将问题$ (P_0) $的最优状态$ x^0(\cdot) $以$ T_0 $为周期延拓至$ [0, +\infty) $上, 仍记为$ x^0(\cdot) $, 即它满足方程:
本文的主要结果为下面的定理1.1.
定理1.1 假设
(ⅰ)任给$ u\in\mathbb{R}^m $, 系统(1.2)都有唯一的解,
(ⅱ)存在$ N_0\in\mathbb{N} $, 使得$ {\rm rank}\{e^{-A\tau}B, e^{-A(\tau+T_0)}B, \cdots, e^{-A(\tau+{N_0}T_0)}B\}=n, $
那么
并且
注1.1 [4] 当$ T\to\infty $时, 若$ \frac{1}{T} \int_0^T\|y^T(t)-x^0(t)\|_{\mathbb{R}^n}^2dt\rightarrow 0, $我们就称问题$ (P_T) $具有均方turnpike性质.
注1.2 事实上, 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条件, 使得任给$ u\in\mathbb{R}^m $, 系统(1.2) 均有唯一的解. 例如, 假设任意$ \lambda\in\sigma(A) $, 均满足$ \rm{Re}\lambda<0 $, 并且$ T_0 $充分大. 此时, 我们考虑方程:
任给$ d_0\in\mathbb{R}^n $以及$ u\in\mathbb{R}^m $, 方程(1.4)均有唯一的解, 记为$ z(\cdot;u, d_0). $
设$ S_u(\cdot):\mathbb{R}^n\to\mathbb{R}^n $按照如下方式定义:
任取$ d_1 $, $ d_2\in\mathbb{R}^n $, 令$ h(t)=z(t;u, d_1)-z(t;u, d_2), \;\;\forall\;t\in [0, T_0], $则$ h(\cdot) $满足
那么$ h(t)=e^{At}(d_1-d_2), \;\;\forall\;t\in[0, T_0]. $设$ \lambda_1=\max\{\lambda:\lambda\in\sigma(A)\} $. 由假设可知, $ \lambda_1<0 $, 那么存在$ C>0 $, 使得
因此, 只要$ T_0>\max\{0, -\frac{2\rm{ln}C}{\lambda_1}\} $, 就有
其中$ \delta=Ce^{\frac{\lambda_1}{2} T_0}<1 $. 根据压缩映射原理可知, 存在唯一的$ d_0\in\mathbb{R}^n $, 使得$ x(T_0;u, d_0)=d_0 $. 故系统(1.2)在$ [0, {T_0}] $上有唯一解.
注1.3 条件(ⅱ): 存在$ N_0\in\mathbb{N} $, 使得$ {\rm rank}\{e^{-A\tau}B, e^{-A(\tau+T_0)}B, \cdots, e^{-A(\tau+{N_0}T_0)}B\}=n. $一般称为能控性条件, 详情可参见[13].
本文剩余部分安排如下: 第2节介绍两个最优控制问题的最大值原理, 第3节给出定理1.1的证明.
定理2.1 给定$ T>T_0 $. 假设问题$ (P_T) $的最优状态, 最优控制分别为$ y^T(\cdot) $和$ u^T=(u_k^T)_{k\in\Lambda_T} $, 那么存在伴随状态$ p^T(\cdot)\in C^1([0, T];\mathbb{R}^n) $满足
证 由于$ u^T $是问题$ (P_T) $的最优控制, 因此对于任意的$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都有
即
任意给定$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 令
则$ Y(t) $满足
将$ Y(t) $代入到(2.3)中可得
进一步计算可得
令$ \lambda\rightarrow 0^+ $, 则
由上式及(2.1)和(2.4)可得
取$ v=(v_k)_{k\in\Lambda_T}=-u $, 由于$ u\in l^2(\Lambda_T;\mathbb{R}^m) $是任取的, 故在上式中用$ v $代替$ u $, 不等号仍成立, 即$ \sum\limits_{k=0}^{N_T} \left<v_k, -B^\top p^T(\tau+k{T_0})+u_k^T\right>_{\mathbb{R}^m}\geq 0, $也即
由(2.5)及(2.6)可得, 对于任意的$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都有
故
定理2.1证明完毕.
定理2.2 假设任给$ u\in\mathbb{R}^m $, 系统(1.2)均有唯一的解. 设问题$ (P_0) $的最优状态, 最优控制分别为$ x^0(\cdot) $和$ u^0, $那么存在伴随状态$ p^0(\cdot)\in C^1([0, T_0];\mathbb{R}^n) $满足
并且$ u^0=B^\top p^0(\tau). $
证 由于$ u^0 $是问题$ (P_0) $的最优控制, 因此对于任意的$ u\in\mathbb{R}^m $都有
任意给定$ u\in\mathbb{R}^m $, 令
则$ X(t) $满足
将$ X(t) $代入到(2.8)中整理并令$ \lambda\rightarrow 0^+ $可得
又由(2.7), (2.9)及上式可知
取$ v=-u $, 由于$ u\in\mathbb{R}^m $是任取的, 故在上式中用$ v $代替$ u $, 不等号仍成立, 即$ \left<v, -B^\top p^0(\tau)+u^0\right>_{\mathbb{R}^m}\geq0, $也即
由(2.10)及(2.11)可得, 对于任意的$ u\in\mathbb{R}^m $都有$ \left<u, -B^\top p^0(\tau)+u^0\right>_{\mathbb{R}^m}=0, $故
定理2.2证明完毕.
为了证明定理1.1, 我们先证明以下三个引理.
引理3.1 假设存在$ N_0\in\mathbb{N} $, 使得
那么存在一个常数$ C_1>0 $, 使得
证 反证法. 假设对于任意的$ k\in\mathbb{N}^+ $, 存在$ p_k\in\mathbb{R}^n $使得$ \|p_k\|_{\mathbb{R}^n}^2\geq k\sum\limits_{j=0}^{N_0}\|B^\top e^{-A^\top(\tau+j{T_0})}p_k\|_{\mathbb{R}^m}^2. $令$ \tilde{p}_k=\frac{p_k}{\|p_k\|_{\mathbb{R}^n}}, $由上述不等式可得
因为$ \|\tilde{p}_k\|_{\mathbb{R}^n}=1, \;\;\forall\; k\in\mathbb{N}^+, $所以存在$ \{\tilde{p}_k\}_{k\in\mathbb{N}^+} $的子序列(仍记为$ \{\tilde{p}_k\}_{k\in\mathbb{N}^+} $)以及$ \tilde{p}_0\in\mathbb{R}^n $使得
且$ \|\tilde{p}_0\|_{\mathbb{R}^n}=1 $. 在(3.3)中令$ k\to\infty $, 由(3.4) 可得
则
结合(3.1)可知$ \tilde{p}_0=0 $, 这与$ \|\tilde{p}_0\|_{\mathbb{R}^n}=1 $矛盾. 因此(3.2)成立.
引理3.1证明完毕.
引理3.2 假设存在$ N_0\in\mathbb{N} $, 使得$ {\rm rank}\{e^{-A\tau}B, e^{-A(\tau+{T_0})}B, \cdots, e^{-A(\tau+N_0{T_0})}B\}=n, $那么存在一个常数$ C_2>0 $, 使得对于任意的$ f(\cdot)\in L^2(0, \tau+N_0{T_0};\mathbb{R}^n) $及$ p_0\in \mathbb{R}^n $, 均有
成立, 其中$ p(\cdot)\in C^1([0, \tau+N_0{T_0}];\mathbb{R}^n) $是方程
的解.
证 任意给定$ f(\cdot)\in L^2(0, \tau+N_0{T_0};\mathbb{R}^n) $及$ p_0\in \mathbb{R}^n $, 设$ p(\cdot) $是方程(3.6)的解. 令$ p_1(\cdot) $满足方程:
$ p_2(\cdot) $满足方程:
显然,
余下的证明分为三步.
第一步. 我们证明存在一个独立于$ p_0 $的常数$ C_1'>0 $, 使得
由(3.7)可知$ p_1(\tau+j{T_0})=e^{-A^\top(\tau+j{T_0})}p_0, \;\;\forall \;j\in\{0, 1, ..., N_0\}, $故由假设条件及引理3.1可知(3.10)成立.
第二步. 我们证明存在一个独立于$ f(\cdot) $常数$ C_2'>0 $, 使得
我们将(3.8)中的第一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同时与$ p_2(t) $作内积可得
从而
已知$ p_2(0)=0 $, 由Gronwall不等式可知, 存在一个与$ f(\cdot) $无关的常数$ C_2'>0 $, 使得(3.11)成立.
第三步. 我们证明(3.5)成立.
由(3.9), (3.10), (3.11)可得
取$ C_2=\max\{2C_1', 2C_1'N_0C_2'\|B^\top\|^2_{\mathbb{R}^{m\times n}}\} $, 则(3.5)成立.
引理3.2证明完毕.
注3.1 引理3.1和引理3.2可以看作脉冲控制系统(1.1)的能观性不等式.
引理3.3 存在常数$ C_3>0 $, 使得对于任意的$ T>T_0 $及$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 均有
成立.
证 固定$ T>T_0 $及$ u=(u_k)_{k\in\Lambda_T}\in l^2(\Lambda_T;\mathbb{R}^m) $, 将系统(1.1)限制在$ [0, T] $上的解简记为$ y(\cdot) $. 注意到, $ y(\cdot) $在$ [T-{T_0}, T] $上满足方程:
那么当$ t\in[\tau+N_T{T_0}, T] $时, $ y(t)=e^{A(t-T)}y(T), $从而
而当$ t\in[T-{T_0}, \tau+N_T{T_0}) $时, $ y(t)=e^{A(t-T)}y(T)-e^{A(t-\tau-N_T{T_0})}Bu_{N_T}, $从而
由(3.13)可得
由(3.14)可得
将上述两式相加可得
取$ M=\max_{t\in[0, T_0]}\{\|e^{At}\|_{\mathbb{R}^{n\times n}}\}, $则
取$ C_3=\max\{2\frac{M^2}{{T_0}}, 2M^2\|B\|^2_{\mathbb{R}^{n\times m}}\} $, 故(3.12)成立.
引理3.3证明完毕.
为了得到定理1.1, 我们将问题$ (P_0) $的伴随状态$ p^0(\cdot) $以$ T_0 $为周期延拓至$ [0, +\infty) $上, 仍记为$ p^0(\cdot) $, 即$ p^0(\cdot) $满足方程:
定理1.1的证明 任意给定$ T>\tau+{N_0}{T_0} $. 为了方便起见, 在下面的证明中我们记$ \bar{y}(t)=y^T(t)-x^0(t), \;\bar{p}(t)=p^T(t)-p^0(t), \forall t\in[0, T], $及$ \bar{u}_k=u_k^T-u^0, \forall k\in\Lambda_T. $由(1.1), (1.3), (2.1), (2.2) 以及(3.15)和(3.16), 我们有
将(3.17)的第三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同时与$ \bar{y}(t) $作内积, 并在$ [0, T] $上做积分可得
进一步, 由(3.17)可知
因此
其中$ \varepsilon_1 $, $ \varepsilon_2 $是任意常数, $ C(\varepsilon_1) $, $ C(\varepsilon_2) $分别是只依赖于$ \varepsilon_1 $, $ \varepsilon_2 $的常数. 由引理3.2, 引理3.3及(3.17)可知, 存在与$ T $无关的常数$ C_2 $, $ C_3>0 $, 使得
以及
在(3.18)中取$ \varepsilon_1=\frac{1}{4C_2} $, $ \varepsilon_2=\frac{1}{4C_3} $, 将(3.19), (3.20)代入到(3.18)中可得
因此当$ T\to\infty $时$ \frac{1}{T} \int_0^T\|\bar{y}(t)\|_{\mathbb{R}^n}^2dt\to 0, $且$ \frac{1}{T}\sum\limits_{k=0}^{N_T}\|\bar{u}_k\|^2_{\mathbb{R}^n}\to 0, $结合上式及$ N_T $的定义可知
定理1.1证明完毕.